来源:黄河新闻网
国庆放假第一天,我乘坐采药人的豪爵大摩托,来到紫荆山上。采药人从小生在大山,家在隰县下李乡山咀村,因全村移民搬迁,现居住在县城龙泉镇古城村。
春种秋收时,采药人还要回村里种地收秋,秋天药材成熟时,他们也抽出时间采药,就像在自家地收秋一样娴熟,他们知道这座山上主要生长什么药材,那座岭上哪些药材成熟了。
大山是采药人的家,大山里的野兽是采药人的好朋友,采药人说,遇到蛇是常事,有时也会遇到野猪、野山羊、獾子,有一次还遇到花纹豹子,人不理它,它也不会伤人。
采药人名叫段玉生,今年47岁,上有75岁的老母亲体弱多病,下有三个孩子上学,妻子患癫痫病常年服药。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,要撑起这个家,靠的是勤劳和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。段玉生一年四季,每天起早贪黑,忙春耕、忙秋收、忙采药,最近几年里,生活渐渐好起来了,他买了能上山采药的大摩托,还考了驾照,买了一辆旧面包车。
段玉生告诉笔者,秋天采药即使开车也要走很远的路,附近县的大山里大都去过了。为了省油、省时间,车开到哪里,哪里就是家,车里带上吃的,喝的,采一天药,太阳落山,回到车附近吃饭,晚上就在车里睡觉休息,第二天接着在大山里采药。有时持续一个星期,有时持续十多天才回家。近这几年里,采药人跑遍了临汾地区的许多大山,也跑遍了吕梁地区的许多大山,采到许多药材,改善了生活,无意间也看到许多好风景。
这次来到紫荆山树丛里,我们沿着新开的一条土路向前行驶,大摩托在山路中颠簸晃荡,我坐在车上提心吊胆,采药人说,新开的土路不好走,不过我在山里常走这样的路,没事的。
晃来晃去,终于晃到了终点,采药人将摩托停放好,我们带上吃的、喝的,拿上袋子和挖药材的工具,从山顶树丛里开始下山寻找药材。采药人说今天主要是寻找鸡头参,我不认识鸡头参长什么样子,我拿着袋子和挖药材工具,背着相机,跟着采药人在原始森林里寻找。
采药人前面走,我在后面跟着,地上没有路,他在灌木丛里趴着过,我也趴下,学他趴着过,带刺的灌木,毫不留情,不是划伤手,就是划伤手腕,我小心翼翼,生怕划伤眼睛。采药人问我:你在大山里爬过这样的灌木丛吗?还真是没有。
脚下踩到的树叶是多年积累的陈年旧树叶,软软的、厚厚的,谁知道里面有蛇没有?采药人在前面地势险峻的地方发现了药材,呼叫我:“快来看,这就是鸡头参!”我第一次见鸡头参药材苗,叶子拔节长,长在阴坡的地势险峻地段。学会了理论,我开始实践。采药人在前沟寻找,我去后沟寻找。时间接近中午,我仅找到几棵鸡头参小苗,挖出的鸡头参也不大。
不知啥时,汗水将衬衣湿透了,到了中午饭时,又渴又饿,我们来到摩托这里吃饭。采药人已采到半袋子鸡头参,我们边吃边聊,采药人告诉我采药的一些细节,怎样才能找到药材,采药时首先要练就一双好腿,跑遍大山不觉得累才行;其次是要有一双好眼睛,走一会,要蹲下身,在灌木丛林里观察药材苗,透过密密麻麻的灌木丛,要看到远处的药材。
吃完饭,采药人说,你累了先歇息一会,我去那条梁上再看看。累,的确是累,可我袋子里空空如也,岂敢坐在这里歇息,站起来,继续寻找药材。
太阳落山时,采药人又采到多半袋子药材,加上上午采的,足足有70斤,而我一天采到的药材不足5斤。(石书民)